作者李凯为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为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做实,依据近年来我们承担的系列思政课素养教学的课题研究成果,对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拓展创新,提出了“一核五维”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落地生效提供科学的借鉴。“一核”即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五维”即围绕这一中心,致力打造思政课教学的幸福课堂、生态课堂、红色课堂、智慧课堂、实践课堂。
(1)渗透积极教育,营造思政幸福课堂
以本团队省级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思政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积极人格理论与思政课教学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和李凯老师专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政治课有效教学》为主要依据,融合积极心理学和现代政治课教学论的相关理论,围绕乐学(快乐学习)、乐群(学习合作)、乐信(信仰引领)三个主线,对中学政治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从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和学习情感三个方面,进行了“从学会到乐学——建构引人入胜的趣乐政治课堂”、“从自我到乐群——建构合作参与的生态政治课堂”、“从明白到乐信——建构价值引领的理性政治课堂”的实践探索,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干预,借助于活动型课程,构建思想政治幸福课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自信、满足的情感体验中达成心悦诚服的政治认同、培植缜密睿智的科学精神、厘清法治意识的纹理经络、养成公共参与的技能素养,让思想政治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能。
关注生命成长,构建思政生态课堂
以省级立项课题《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和章健、李凯老师的合著《中学政治生态课堂的探索与研究》为主要依据,在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探索与课例研究中形成以下观点:研究揭示出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教学“五个和谐统一”的基本特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和谐、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和谐、预设性与生成性相和谐、独立性与互动性相和谐、心理性与物理性相和谐,提出了“以学为中心”的高中思想政治生态课堂的教学流程“六步教学法”:学案“导”学——情境“激”学——探究“互”学、情感“升”学——知网“统”学——演练“固”学,提炼出了生态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高中政治生态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传承革命精神,培塑思政红色课堂
依据省市立项课题《基于互联网+中学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研究》《高中政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实践研究》《基于淮北红色基地的高中政治课文化自信教育研究》相关研究内容,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实践,形成以下观点:思政红色课堂的培塑应实施积极的德育实践,进行多元探索,开展红色实践,通过典型引领,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感动人;营建氛围,让浸润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熏陶人;创推精品,用红色文艺佳作传续红色基因;注重实践,通过系列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让红色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好阵地,让各类红色文化阵地(基地)应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课堂,这五大路径能有效运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政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应厘清立德树人与学科核心素养的三大关系:目标和路径的关系,培养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由之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实现立德树人必须具备核心素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实现立德树人是践行核心素养的必然结果。
(4)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思政智慧课堂
本内容依据省市级立项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生涯规划与德育的融合》《中学生提升网络自控能力的行动研究》《基于微课的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内容,通过“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形成以下观点:探索大数据支持下的生涯教育+德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大数据实现对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深刻了解,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针对独立自由的渴望、学习压力的逃避和朋辈社交的需要等中学生沉迷网络的主因,通过巧用互联网、编撰校本教材,开设相关课程等活动,提炼出“查——教——学——写”提升学生网络自控力四步法,提升学生网络自控力和思维品质;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将“信息传递”提到课前进行,能触发政治课学习动机和自我成就感,真正把教师定位为课前网络教学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课间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师生互动、答疑问难和深度学习指导,使得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规划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高中政治翻转课堂采用“一案两段八环节”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将生活实践与教学内容更好地结合,转识成智,充分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使得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具有时代性和网络生态性。
(5)创造生活情境,锻造思政实践课堂
本内容依据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路径探究》《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校本化研究》相关研究内容,结合中学生思想政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形成以下主要观点: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践路径,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性确定议题类型,依据生活逻辑创设教学情境,契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开展议学活动;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校本化的有效开发,应把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网资源,将校园环境、校史、校内新闻等融入到课堂情境中,提高学生的亲切感,将模拟人大社团、时政热点播报、编辑时政小报、辩论赛等活动情境嫁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生活情境,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开展拓展性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能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道德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让“走动的思政课”促进学生智慧、品质、体格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十几年来,研究成果通过专著出版发行、论文刊发阅读、实例课堂教学展示与探讨,特别是课题主持人李凯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学政治课教师高层论坛活动、华中师范大学“名师面对面”活动、全国中学德育优质课展示与点评活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学学术研讨活动、线上专题讲座活动中的发言以及线下在十几个地市的几十次培训讲座,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课题组其他成员借助继续教育培训、名师大讲堂活动、课赛活动、论文评比、公开课观摩与展示、教育资源平台“晒课”等载体,传播和推广了核心素养视域下思想政治学科“一核五维”教学创新模式,让一大批包括课题研究成员在内的思政课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和专业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张文君、杨程喜、程进、董志红
审核:荆杰 岳伟新